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2016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数据如下:
一、通航城市和机场
2016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218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境内机场),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16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14个。
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有:山西临汾、湖北十堰、福建三明、海南琼海、青海果洛、内蒙古乌兰察布、内蒙古扎兰屯、海南三沙、云南沧源。陕西安康机场停航,江西九江机场注销(2016年5月)。
二、主要生产指标
图2 2016年机场主要生产指标完成值
2016年我国境内机场主要生产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亿人次,完成1016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9140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6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4%);国际航线首次突破1亿人次,完成1023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3%。
图3 201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新突破
完成货邮吞吐量1510.4万吨,比上年增长7.2%。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974.0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93.6万吨,比上年增长4.2%);国际航线完成536.4万吨,比上年增长9.1%。
完成飞机起降923.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7.9%(其中运输架次为793.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8.8%)。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42.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7.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0.3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8%);国际航线完成81.0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6.9%。
图4 2016年机场主要生产指标分航线占比
三、旅客吞吐量分布
所有境内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28个,较上年净增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9.1%,其中首都机场突破9000万人次,上海两场合计突破1亿人次,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6.2%。年旅客吞吐量200-1000万人次机场有21个,较上年净减1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12.8%。年旅客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169个,较上年净增7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1%。
图5 2016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分类统计
国内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5.3%(15.8%),东北地区占6.1%(6.0%),华东地区占29.0%(29.1%),中南地区占23.8%(23.7%),西南地区占16.9%(16.8%),西北地区占6.2%(5.9%),新疆地区占2.7%(2.8%)(注: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各地区占比之和可能不等于100%,括号内为2015年数字,下同)。
四、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布
所有境内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10000吨以上的机场有50个,较上年净减1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3%,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货邮吞吐量的49.6%。年货邮吞吐量10000吨以下的机场有168个,较上年净增9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货邮吞吐量的1.7%。
图6 2016年机场货邮吞吐量分类统计
国内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5.8%(16.5%),东北地区占3.5%(3.5%),华东地区占40.4%(40.7%),中南地区占26.4%(25.9%),西南地区占10.2%(9.9%),西北地区占2.4%(2.3%),新疆地区占1.2%(1.3%)。
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
2017年2月24日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218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简称境内机场),其中民航机场吞吐量超过1000万的有28个(其中9000万以上有1个,5000万以上3个,4000万以上7个,3000万以上有10个。),占总吞吐量的79.1%,200-1000万的机场有21个,占全国吞吐量的12.8%,200万以下的有169个,占全国总吞吐量的8.1%。
今年9月2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由北京航展组委会、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华进展览展示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机场新技术创新与发展大会(2017北京)”,以绿色机场和智慧机场为发言主题,是全国218家机场公司(不含港澳台地区)和国内外航空公司和机场设备供应商汇聚的高端盛会,更是您推介机场高新技术与装备,进军中国机场建设、建立宝贵商业人脉的绝佳平台。
北京航展作为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举办的首个国际化专业航展,历时35年,经过几代航空人的辛勤耕耘,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默默的奉献着青春与智慧。自2008年至2018年的这十年中,北京航展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企业诉求为导向,充分整合并匹配行业资源,建立了更高的行业口碑和社会影响,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会展产业市场化与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