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呼涛)在当今全球航空业,无论是研制水平还是市场规模,避而不谈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跨过而立之年,北京航展已然成为世界观察中国航空业崛起的窗口,见证中国的航空工业随着国家制造基础和综合国力提升而实现的跨越。
16日开幕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航空展上,来自16个国家的160余家展商亮相。
“无论是对于中国民航业还是航空工业的发展,北京航展都是有功之臣;而对国际航空业,这个展会是接触中国航空领域的最好选择。”北京航展掌门人、北京华进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尔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在中国首都举办的这个国际展会上,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曾经的配角变成而今的主角。三十年前,中国航空业小心翼翼地打开张望外部世界的一扇门;今天,它作为主人向国际同行张开双臂,自信而开放。
在北京航展上,中国航空企业的数量与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之初,外国航空展商曾是北京航展的绝对主角,不仅数量高达九成,展会成交也多数以外方向中国出售飞机、装备为主;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超过全部展商半数,中航工业携手中国商飞成为航展主办方。
北京航展自1984年首次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北京航展历经三十年成长创造的商业成功,根植于中国航空业实力、地位的提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民航飞机和航班数都极为有限,航空人对于世界航空业的进步充满好奇。而敏锐的国际航空业者却捕捉到中国经济在改革进程中逐渐焕发的活力,逐渐感知到中国社会对于民航飞机和航空技术一触即发的巨大需求。
高尔青说:“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北京航展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国际航空展会,甚至可以说是中国航空业与世界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平台。对于尚未建立中国办公室或者代表处的外商来说,北京航展是接触中国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
在当时的北京航展上,外商早早预定好最好、最大的位置,他们迫切地想见到中国的航空主管部门和企业,来推销飞机和其他产品;而对于刚刚敞开国门的中国航空业者,航展又让他们最直接地接触到国际同行和先进技术,那种“见到什么资料拿什么资料”的场景深深地刻在当时航展亲历者的记忆里。
“北京航展在过去三十年从未中断,且日渐丰富与提升。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中国和世界的航空业都太需要彼此了。”高尔青在策展、招展和办展过程中最直接地感受到中国航空的国际角色转变。
今天,中航工业已经形成了从军机到民机的完整研发制造产业链,中国商飞则成为国际民用客机制造领域备受瞩目的新星,而数量庞大有志于在航空业中发展的中国企业也带来活力。
在本届北京航展上,主办方之一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携旗下直属及成员单位共同参展,并鼓励各单位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携产品自行参展,以此平台实现集团内部以及与国际企业间相互交流合作。
历届北京航展期间举行的专业会议是航空界领袖聚首的“会客厅”,航展期间举行的“航空科学技术大会”汇聚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的重磅人物参加并发言。
针对无人机在全球引发的高度关注,今年的北京航展专设无人机板块,与中关村联众无人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携手打造无人机系统展示专区,同期还将举办“2015中国无人机创新发展论坛”。
“从曾经的飞机购买者、追随者到今天让世界瞩目的崛起力量,中国航空业在北京航展的平台上不仅在寻求全球顶尖航空业者的合作,推介‘中国制造’的航空产品与服务,也在帮助有发展需求的地区提升航空水平。”高尔青说。
北京航展作为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举办的首个国际化专业航展,历时35年,经过几代航空人的辛勤耕耘,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默默的奉献着青春与智慧。自2008年至2018年的这十年中,北京航展在各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企业诉求为导向,充分整合并匹配行业资源,建立了更高的行业口碑和社会影响,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会展产业市场化与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
More